隨著科技的高速發展,信息技術也越來越多地與學科課程整合,使得信息技術在日常教學中得到越來越廣泛的運用,促進了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學環境和有力的教學工具。
一、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通過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有效整合,改變了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學習方式、教學過程的互動方式。學生地位由原來的被動接受者轉變為主動參與者,學生成為知識的探究者。學生人格受到極大尊重,體現了師生平等關系,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有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課外的自學能力,進而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獲取,從而達到主動、自覺學習的目的。
三、隨著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整合,提高了課堂效率
隨著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的加速,學生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的比例大幅度遞增,且大多數學生的注意力能在短時間內轉移到學習中來。通過使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單位時間內的知識傳授翻了一番,有很多原來需要兩節課才能完成的教學任務現在一節課就能講完。所以,單位時間的知識容量增加了。不僅如此,由于信息技術能調動學生的視、聽等感官同時參與學習活動,結果學生學習的注意力提高了,學生的當堂掌握的知識量也大大增加。
四、教師的教學方式發生了實質性的轉變
隨著教師信息技術能力的提高,教師的教學行為逐步發生了實質性的變化。在備課、課堂教學、課后輔導等環節上,教學是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依托信息技術來設計和實施自己的教學行為,不僅僅停留在課堂上播放幾張幻燈片,PPT課件講解而已,變得細致而有更有針對性與時效性了。
多媒體優勢之一是化靜為動,富于變化。而對學生來說這種變化無疑是一種新鮮的刺激,更容易引起注意,但在課件設計中,要合理使用變化,確保把學生的注意引向并集中于學習內容,而不是音畫本身。因此,在設計課件時,一方面應只表現與主題有關的內容,另一方面,應刪去與教學內容無關的背景畫面及多余的內部細節,不應盲目追求“漂亮”。
合理利用課件,好的課件可減輕學生的短期記憶負擔,因為短期記憶不僅保持時間短,而且容量有限,一般單個課件盡量只講述一個知識點。因此,一次呈現的信息量不可過大,以免短時記憶超載。對于過長的材料可采用多個課件的方法處理,化長為短,分段記憶。
通過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課堂有了新的生機,好的轉變。擴大了課堂教學容量,更新了課堂教學模式,更充分發地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