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是教學的基本形式,優質、高效的課堂教學是促進學生有效學習的基本前提條件,是素質教育的重要保障。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已成為當前課程改革的重要方向。
那么,高校教學改革中有哪些有效的教學策略?
一、教學內容要連貫一致
學生所接觸到的信息,無論是出現在課本中還是來自教師的講授,只要內容相互連貫,相互關系明晰,都能夠容易地掌握。教師在借助解釋、演示等方法進行教學時,需要對所教內容表現出很高的熱情,并精心組織課堂活動,使其清晰連貫,從而引導學生廓清所學知識的架構及其相互聯系。
強調課程及教學內容的連貫一致性,目的在于使學生獲得有效學習和應用知識的有益體驗。為此目的,教師應該:
1、從學生已知的相關知識出發,導入新的知識,引導學生進行漸進性學習;
2、采用走動、手勢、口頭表述等技能幫助學生理解課程內容,努力避免含糊不清,模棱兩可的語言或偏離主題,以保持講授的連續性;
3、 通過解釋重要概念及其相互關系的方式,進一步擴展學生學習內容;在教學結束時,及時復習要點,并強調基本概念;
4、提出問題或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轉述教材內容,觀察學生對課程內容的掌握程度;
5、輔之以切實可行的學習活動與評價手段,使學生有機會展示能夠反映預期教學目標的學習水平。
二、課堂討論要精心設計
圍繞教學內容組織課堂討論,以引導學生參與以重要概念為線索的深入討論分析。
1. 課堂討論問題的形式及其認知水平應符合教學目標的要求。
教師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刺激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知識梳理、加工和思考,認識重要概念之間的相互聯系,針對所學內容進行批判性思維,并運用于實踐活動。
(1)驗證性提問:適用于考查學生對新知識的認知和原有知識的鞏固程度
(2)發散性提問:能夠完成有意義的教學目標,促進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實踐、分析、概括和評價。
2. 教師應依據系統構建知識的需要,按序設計課堂問題,并用建立新舊知識聯系及講授的方法,幫助學生理解所學內容。通過課堂討論,學生可以強化和交流對所學內容的理解。
3. 教師應針對全班同學的實際水平設計問題
有些問題可能會有若干種答案,有些則能進一步引發積極的討論。針對全班同學的實際水平設計問題,有利于鼓勵全體學生,而不只是個別學生參與。
課堂討論不應僅限于要求學生憑借機械識記迅速地為各種問題提供答案,還應有助于他們保持并且發展已有概念。在一定思考基礎上開展的討論,可以使學生對相關知識進行深入探究,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對學生的觀點,教師應鼓勵他們進行說明并加以論證,而不是不加辨別地接受。此外,教師還應鼓勵他們闡述自己的看法,或對同學的觀點進行評論。
三、教學活動要重視反饋
教師和學生要及時地有針對性地調節教和學的活動,高效地實現教學目標,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行為反饋。
在互聯網+教育時代,教師可借助移動教學平臺,利用AI大數據對學生學習情況和學習行為軌跡進行分析和反饋。速課網教學平臺以校內課堂電子化、教學活動云端化為特點,提供了線上線下教學相結合的最佳方案。結合AI人工智能大數據,幫助教師實時記錄學生學習行為和學習數據,對學生個性化學情進行分析、評價及反饋,真正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