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的突飛猛進,信息化教學成為教學手段改革的趨勢。教師在教學中積極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對教學活動進行創造性設計,把信息技術和教學的學科特點結合起來,使教學的表現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樣化、視覺化和互動化。隨著時代的發展,信息化教學手段越來越多樣。認識并掌握這些信息化教學手段,是我們每位教師應具備的職業素養。
那么,教學改革中常用的信息化教學手段都有哪些呢?
1、微信群、QQ群
網絡技術的發達,使得學生們的學習途徑更加便捷。教師可以利用微信或者QQ建立一個本門專業課程的群,把與學習相關的資料或課程發到群,供學生自學使用,不但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課余時間和碎片化時間進行學習,還打破了空間的局限,實現任何場所隨想隨學。此外,教師上傳的學習資料內容有深有淺,可以供不同層次的學生學習,充分實現了對學生差異化教學目標的實施。
2、校園學習平臺
校園網是教師和學生不容忽視的教學資源。當今學生都是網絡達人,教師可以充分運用學生這一特點,在校園網上發布一些與課程學習相關的資料或者學生成才的勵志故事,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文化熏陶,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激勵學生成長。
3、手機移動教學
任何東西都有兩面性,手機也一樣。許多學校和家長都認為學生玩手機會荒廢學業,所以經常把學生和手機隔離起來。其實,信息化時代,合理利用好手機可以使它成為學生學習的重要工具。教師可以借助“速課網”移動教學平臺開展教學活動,把相關的學習視頻或課件直接推送到學生手機上,讓學生隨時隨地進行課前學習、課后復習,不但充分利用手機的便捷性,使它成為學生學習的工具,還增加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4、翻轉課堂、微課教學視頻應用
翻轉課堂把主動權留給學生,而老師在課前錄制短視頻或制作微課件,把教學的核心內容進行精講,學生在課前預習教學內容,觀看老師講解視頻,在課堂上老師就不再專門進行講解教學內容,和過去傳統授課模式不同,教師重視對學生的輔導和交流,做到因人施教。學生課下可以利用網絡進行討論也可以和教師進行交流。這種方式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教學視頻制作短小精悍,學生學習互動性強,教學和學習時間重新構建,復習測試方便靈活等,極大地提高了教學效果和課堂效率。
信息化技術的廣泛應用,能夠使學生由原來被動的接受知識變為主動積極的獲取新知識,從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能力。信息化教學不只是簡單的利用電子設備實現教學過程,而是借助其學習多樣化的形式來提高課堂效率,提升個人學習能力,使學生乃至老師的視野更加開闊,學習資源更加豐富。所以掌握信息化的教學手段,是我們每一位老師應該具備的職業素養,也是新時代對教師提出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