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為代表的網絡時代已經來臨,以現代教育技術為核心的多媒體教學正在改變著學校的教學面貌,以計算機輔助教學為核心的多媒體教學能給學生的學習提供豐富多彩的信息資源,這對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和探究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都有著重要作用。
近年來,國家通過“全面改薄”等項目,為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配備了一大批信息技術設備,給學校開展信息化教學提供了基本保障和便利條件。但事實上,仍有大部分教師采用“一本教案、一支粉筆”的方法講課,教學形式單調,信息量不大,少有師生互動,使得現代信息技術設備成了擺設。
而形成這種現狀的原因主要有幾個:一是年齡偏大的教師缺乏使用信息化設備教學的基本技能,不會用;二是青年教師覺得使用信息技術教學費時費力,加上網速慢,不愿用;三是一部分教師運用信息技術設備整合課程能力不強,不敢用;四是一部分產品故障較多,維護不及時,不能用。
現代信息技術是縮小城鄉教育差距、促進教育均衡發展最直接的手段,也是體現教育公平、培養學生信心的優質教育資源。尤其是一些邊遠山區學校,他們不僅普遍存在學科教師短缺問題,其教育資源也嚴重缺乏,且難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而信息化設備能夠使不同地區的各種優質教育教學資源得到共享,讓山區的孩子也能享受到來自世界的優質資源。此外,信息化設備具有教學資源豐富、圖文并茂、形象生動、使用便捷的特點,深受學生喜歡。
但是,強化信息化教學光靠要求往往難以奏效,必須來“硬”的,靠剛性制度保證落實。各區教育主管部門應按照教育信息化建設規劃的要求,把信息技術應用納入學校和教師年度考核中,加強教師培訓,強化檢查和技術指導,破解使用技術難題,促進信息化設備在課堂教學中的廣泛使用。
學校也要建立信息化設備管理應用實施細則,把教師使用信息化設備作為一項教學基本功,作為評優選先職稱晉升的基本硬件,并根據本校實際設計教師運用能力層級目標,通過校本培訓、舉辦信息化手段教學大比武等活動,確保教師人人達標,時時能用。此外,還要根據教學需要制作課件,開展雙師課堂教學,推廣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課堂組織形式,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總而言之,信息技術為教師和學生創造了一個現代化的生存環境,速課網是信息化時代專業輔助教師開展移動教學、創建教學資源內容的應用工具平臺,已成功協助全國200余所高校,20余萬教師開展移動教學,實現資源建設。通過速課網的應用,創新教與學的方式和評價方式,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提高教育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