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為代表的網絡時代已經來臨。以現代教育技術為核心的多媒體教學正在改變著學校的教學面貌。以計算機輔助教學為核心的多媒體教學能給學生的學習提供豐富多彩的信息資源,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和探究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信息化技術已深入教學活動,那么,如何加強信息化教學手段的改革呢?
(1)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學水平
傳統的教育理念強調以教師為中心,教師是一切教學活動的組織者與領導者,而學生作為認知的主體,一直處于被動的地位。這種模式充分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便于組織和管理的同時也扼制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利于學生素質與能力的培養。
隨著思想認識的不斷提高和理念研究深入,人才觀、價值觀、質量觀都發生了重大變化。素質教育、創新教育、超前教育、開放教育、終身教育等現代教進入教學實踐,引發了教學領域的深刻變革,為教學改革奠定了堅定的思想基礎。教師在傳授學生理論知識的同時,應注重實際能力和技能的提高,培養出適應國家與社會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及時更新教學理念,轉變教學觀念,學習新知識、新設備、新技能,運用先進的教學方法,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將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學習,培養創新能力,全面提升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提高教學質量。
(2)加強教學信息人才隊伍建設
信息化人才隊伍是高校在現代化和信息化發展進程中的重要力量。高校應立足長遠,做好信息化人才隊伍可持續發展規劃,構建起強有力的人才隊伍,更好地支撐和服務于學校的未來發展。教學信息化人才根據其分工和任務的不同可以分為開發型人才、管理型人才和實干型人才。在教學信息人才隊伍建設中,應當建立導向正確的評價和激勵機制,持續完善信息化隊伍的人員結構,挖掘高校學生資源,推進校企人員合作,發揮企業的人力優勢等。
(3)加強信息化教學實踐,深入普及教學應用
在研究信息化教學理論基礎的同時,應該積極地推進必要的教學實踐,在實踐中檢驗修正信息教學手段。教學實踐的目的是息化教學手段的應用形式,檢驗使用效果。實踐方法可以采取先試點后推廣的做法,即在一兩個教學單位進行,通過集信息,查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試驗點可以定期總結,定期集體討論,并提出合理意見,從中不斷總結經驗。最后聽取相關專家意見,形成改進完善建議,最后推廣普及。
(4)正確認識信息化教學手段,加強與傳統教學手段的融合
信息化教學手段主要是以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為依托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手段,具有傳播方式多,信息流量大、交互性能強。適當運用信息教學手段對優化課堂教學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信息化教學基本原則,是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在必要的地借助信息技術解決某些關鍵的、有一定難度的教學問題。但是信息化教學手段的相對優越性,決不能作為否定傳統教學手段的借口,一切技術都是手段,絕非目的。在實際教學中,不同教學手段是相互補充,取長補短的關系,教師應當把教學手段與其他教學手段結合起來,做到信息化教學手段與傳統教學手段的辯證統一、優勢互補,才能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