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信息通信技術的發展,新的教與學模式不斷出現,以“泛在性、及時性、個性化”為主要特征的移動學習模式開始也出現并不斷發展。
根據相關研究機構對于部分高校移動教學的成效實踐探索,開展移動教學的教和學的質量都能到了質的提升。
1.為教師的課堂教學改革提供了有力工具
新的信息化支撐模式提供和強化了教學準備階段、教學實施階段和教學評估階段的所有信息化業務流程,教師從教案設計開始,就完全處在數字教學改革平臺的信息化服務中,直到整個教學過程完成。教師利用數字化教學改革平臺所開展的混合式教學,創新了課堂教學模式,學生的學習體驗獲得了極大提升,從而提高了學校的人才培養能力。
2.為學生提供了新的學習方法
項目為學生提供了自主學習、移動學習、碎片化學習等新的學習方法,在學校開展的問卷調查發現,9%的學生有了至少一次的自主學習行為,12%的學生認為他們參與了移動學習,3%的學生認為他們有了碎片化學習的經歷。
3.豐富了課堂學習體驗
移動教學成功地將“手機控”的學生們重新拉回課堂,手機不再是游戲和社交的媒介,而是課堂學習的工具。問卷調查顯示,所有的學生都希望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習,95%的學生認為這樣的學習氛圍有助于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88%的學生認為自己對知識點的理解比傳統教學更透徹。
因此,創作適用于移動教與學的內容、教學方法和教育平臺建設至關重要,力拓科技旗下91速課就是提供給老師制作適用于教和學、課堂教學互動方法,老師通過91速課制作屬于自己的移動教學課件,提供手機端的情景測試、自我評測、微信開班開課等交互功能,并提供內容及時分享、社交情境學習、教學數據分析等學習云服務功能,結合課前、課中、課后等教學場景應用,能夠輕松實現信息化互動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