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教育信息化的推廣和各種移動終端設備的日益更新,催生了移動信息化教學的推廣和研究熱潮。
要加大信息技術培訓力度,提升信息素養,掌握適應教學需求、回歸教學和著眼于教學實際的信息技術是深化移動信息化教學廣度和深度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學校要制定系統性的、有計劃的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培養方案,讓教師和學生不再因技術問題而擔憂,從而更好地適應移動信息化發展的、需求。
針對信息化教學意識高,能力強的老師,組織他們參與更高層面的學習培訓,以便吸收更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育技能。針對此項意識較弱,能力欠缺的教師可以進行基礎性的全面培訓,邀請行業專家,企業精英進校實地培訓和指導,擴大培訓的范圍和力度,讓更多的教師有機會參加培訓,提升信息技術素養。進而將移動信息化教學推廣開,一些現存的移動信息化教學的困境也順其自然的解決了。
積極引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師傅領進門,修行靠自身。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自覺主動式的學習,能對所學內容或知識高效率的掌握。因此,教師應該積極引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引導學生通過移動信息化手段,主動開展碎片化學習、協作學習或個性化學習,培養學習的興趣點,提升理解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合理使用智能設備,尤其是智能手機,讓智能手機成為輔助學習的有益工具。
制定和完善行之有效的激勵政策。激勵政策是推動移動信息化教學的強有力助手。只有制定出臺或進一步完善現有的制度,在行之有效的激勵政策支持下,信息化教學的推廣才能更有成效。學校可以對開展移動信息化教學的課程給予各種支持,例如增加任課教師課時量報酬,提供課程建設經費,在教師教學評優中有政策性的傾向等。學校可以多組織一些移動信息化教與學的競賽和評比,建立“以賽促教,以賽促學”機制,對于一些優秀資源和先進典型給予表彰。
在移動信息化教學的浪潮下,廣東力拓科技的移動交互式數字資源的開發,受到廣大高校教師的熱衷。貼心大學移動教學內涵的建設,提供手機端的情景測試、自我評測、微信開班開課等交互功能,并提供內容及時分享、社交情境學習、教學數據分析等學習云服務功能,結合課前、課中、課后等教學場景應用,能夠輕松實現信息化互動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