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教育時代,信息技術不斷深入到教育教學中,以其鮮明的教學特點、豐富的教學資源、形象生動的情景,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真正成為信息加工的主體和知識的主動構建者,成功地改革了課堂教學模式,對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有著重要的影響。那么,基于移動互聯網的大環境下,多媒體對課堂教學產生了哪些作用呢?
一、有利于優化課堂教學結構
傳統教學是以教師為中心的“傳遞式”教學方法,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學生是知識的接受者,學習的基本過程是學生感知、理解、鞏固和運用。教師在講臺上不斷講述,學生相應地吸收、記憶、存儲,課后反復抄寫、背誦。但這種以應試能力為目標的教學方式,最大的弊端就是扼殺了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創新精神。
信息化教育環境下,教師的角色發生了根本變化,由前臺的“演”轉為后臺的“導”,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事先的備課上,這就要求教師深入鉆研教材,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為學生提供豐富有序的學習材料,為學生創設最佳學習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主動性,組織學生深入到學習過程中去思考探究,使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氛圍中愉快而自覺主動地學習,讓學生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其積極性、主動性。
二、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激發學習興趣
學生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的培養與養成,是學校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興趣是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或愛好某種活動的傾向。同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多媒體的運用更容易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在濃厚的興趣引導下去體會、理解知識。
然而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并不是天生就固有的,而是通過外界事物的新穎性、獨特性來滿足學生的探究心理的需要而引起的。在課堂教學中媒體是教學情境的載體,是傳輸信息的工具和手段。它的作用不僅是用來傳遞教學內容,而且還會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調節課堂氣氛,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三、更廣泛地拓展學生積極思維的空間,培養創新精神
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老師的教決不是要束縛孩子們的思維空間,相反,是要去鼓勵他們拓展自己的思維空間,呈現思維過程,提供豐富的感知、表象,構成一個躍動的“思維場”,為學生實現由具體感知到抽象思維的飛躍架設橋梁,培養創新精神。而能達到這一目的的最好手段就是多媒體的運用。教師把多媒體運用在教學上,以文字、音頻、視頻、動畫等多種形式把教學內容呈現給學生觀看學習,能讓學生在面對知識的場景時,仿佛身臨其境,更深入地去理解知識,吃透知識,從而得到進步和成長。
總之,利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是一種新型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和方法,這就需要我們教師要提高自身信息技術教學能力,選擇合適的信息技術平臺輔助教學。速課網是我國最早將H5技術融入教學的移動教學應用工具平臺,為廣大學校及教師群體提供完美的移動信息化教學方案,輔助教師開展移動課堂教學,促使教學向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邁進,為提高學生的能力,落實素質教育,提高教學質量貢獻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