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教育時代,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學校和教師都應當注重課堂教學方法與效率,適當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來優化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果,幫助學生學習成長與進步。那么,我們應當如何優化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果?
一、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首先要開好每節課的頭即引入好新課
俗話說得好,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而要做好這一點,教師必須自己長期有效的實踐教學活動,日積月累,不斷積累和虛心學習;不斷研究教材教法和學生實際;不斷地提高教師的授課水準與專業素養,不斷地提高教師在學生中的威望與魅力。從而做好每一節課的新課引入工作,達到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果。比如課堂前五分鐘,應讓學生明白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本節課我們將對什么問題進行研究。教師要恰到好處地將上節課的重點難點提問復習一下,同時還要巧妙地引入本節課新課內容,使學生不自覺地跟著教師的思維積極地參與本節課的學習活動,使不想學習的學生也跟著教師的思維參與本節課的學習。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則說明新課教學的引入工作做到位了,課堂教學效果因而有保證。
二、在課堂中精講巧練,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率
課堂是學生構建知識的主要場所,教師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為了把自己所能想到的知識點都傳授給學生,一堂課滔滔不絕精彩絕倫,這樣的老師固然也顯得滿腹經綸,但應該考慮課堂效果是否得到提高。在課堂上,無論哪門課程都應遵循精講巧練多練的原則,給學生盡量多的練習與自學的時間。“授人魚不如授人以漁”,一位教師能教給學生的知識畢竟有限,因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還有大量知識需要通過自學來獲得。
三、充分利用校園網與多媒體教室來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果
教師最好構建信息技術教育網站,或采用信息技術教學平臺輔助教學。如速課網,將教案、授課的重點知識在速課網做成移動教學課件,可隨時隨地通過移動端發送給學生學習。另外,通過速課網開班開課,就能隨時掌控學生學習情況,通過課前簽到、預習、課中答題小測驗、課后復習等一系列教學活動,獲取學生學情分析,幫助學生制定一對一學習計劃。
不管是在速課網做的課件,還是其他Word、excel、PPT等格式的知識教案,都可以上傳到速課網,形成個人教學資源庫,供學生自由學習。并基于互聯網,使課堂教學與網上教學相結合。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容量、課堂的行動性、直觀性與趣味性,以期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果。
四、要求學生自主形成知識網絡(概念圖)以便鞏固知識
在課堂復習時,要求學生回憶本章內容形成知識網絡(概念圖)或設計好網絡(概念圖)讓學生回顧書本獲取信息填寫。比如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使用新教材的教師應該發現,新教材相對于原教材一個很突出的變化是:幾乎每個章節尤其是重點章節的“自我檢測”中,都會出現“畫概念圖”這個新題型。概念圖的本質在于促進學生進入自主高效率的知識管理狀態,便于學生整合新舊知識、建構知識網絡。
從教學方法的角度來說,要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果最有效的教學方法是運用探究式教學方法。探究式教學法就是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全過程,學生自主地相互討論積極探討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與完成學習任務的措施,如果我們的教學做到讓學生由被動學習轉變成了主動學習就是成功教學,那么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果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因此探究式教學方法是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果的一個有效的方法。總之,通過實踐以上措施是可以優化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