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是教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高等學校而言,一門好課需要一個學校、一個學科、一個專業(yè)數年甚至數十年、一代人甚至幾代人長期積累與凝練、繼承與發(fā)展,其關鍵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而上好一門課則需要教師從入職到整個教師生涯在其教學與科研的過程中潛心鉆研、積極探索、用心體會、長期積累和統(tǒng)籌兼顧。上好一門課并不容易,但也絕非困難。
有的人疑惑,為何講課的教授科研、知識水平很高,但卻會出現大多數學生都覺得“講的太爛了”的情況出現?高校老師如何才能講好一門課呢?
首先,學會“愛”
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上好一門課的基因,愛教師職業(yè)、愛學生、愛自己、愛課堂教學是上好一門課的基本要素。無論是對學校、學科還是對教師個體來說,上好一門課都是一項大工程。教師愛自己的職業(yè),才能從工作中獲得樂趣和愉悅,才有可能將自己的顯能和潛能發(fā)揮到極致。教師在從教過程中的言行舉止和喜怒哀樂及其體現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將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重要影響。
學生是學校的主體,是教師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師愛是教師愛學生的最佳途徑。教師關心愛護學生,積極去引導、指導和教導學生,言傳身教,以自身的道德行為和魅力,引導學生尋找自己生命的意義,實現人生應有的價值追求。此外,教師不僅要明晰自己在大學和大學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擔當起大學和大學教育賦予大學教師的責任和義務,愛自己,自重、自省、自強。還要愛課堂教學,學會享受課堂教學給自己帶來的滿足感和充實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尋找教學的樂趣。
其次,找準位置
教師是干嘛的?很簡單,教書育人。在職業(yè)和工作層面,學生是教師職業(yè)生涯和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盡管大學和大學教師承載有教學、科研、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等多重任務,但教書育人始終是這些任務的核心和最終歸屬。教師職業(yè)承擔著為人類、國家、社會、行業(yè)和家庭的未來培養(yǎng)人才的崇高使命。教書,顧名思義,即教學生學習功課。教師把知識技能傳授給學生,幫助學生在學習成長。育人是引導學生學會做人,需要考驗教師的綜合素質和教學能力,學生是祖國未來的棟梁,培育一個優(yōu)秀的學生并不容易。教師要明確自己的教學目的,主動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和教學能力,把培育學生作為教學的目標去上好每一門課。
再者,精通這門課,做好充分準備
精通一門課,是上好一門課的基礎。在因材施教首次開課培訓中,有個老先生說過,“千萬不要在學生面前賣弄自己的學識”,這是大忌。教好一門課一定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來考慮問題,考慮學生的基礎。適當的擴展知識是必要的,但是出于炫耀目的的擴張,是令人生厭的。教師要教好一門課,除了精通這門課,還要提前做好充分準備。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是能夠熟練地運用這門課的知識去拓展延伸其它相關知識,給學生帶來更多的學習體驗的。
上好一門課,教師需要做三個方面的準備:用心的課前準備、豐富的課堂過程、及時的課后總結和反思。
1、課前準備。教師要在課前構思本門課程的教學思想、教學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課程的學時分配與總體安排;梳理整合每一講或每一章課堂教學的知識點與技能點、重點與難點、疑點與興趣點;撰寫和完成課程教案、制作和完成課程幻燈片和相關教具。如:用什么教學方式講授和表達本講的知識點與技能點?用什么樣的教具、文字、圖表、音頻、肢體語言來承載教學內容、實施教學過程?可能的課堂意外如何把握等?在課前準備過程中,盡情享受獲取知識、積累知識、傳授知識和創(chuàng)造知識的樂趣。
2、豐富的課堂過程。教師應用飽滿的熱情去講好每一門課,聲音抑揚頓挫,肢體語言聲情并茂,搭配交互式的設疑與幽默來刺激學生的興奮點。課堂上互動,是和學生交流、了解學生情況的重要方法。如今,移動信息化時代,教學模式大多是移動教學、互聯(lián)網教學,教師在運用多媒體教學的時候,可以結合線上移動課堂對學生進行管理和跟蹤,創(chuàng)造隨機應變的課堂,為學生打造一個隨時可學又不枯燥的學習環(huán)境。
3、及時的課后總結和反思。教學內容的取舍是否得當;教學內容是否能被學生所接受;教具、教學方法是否得當;在課堂上,在哪幾處內容節(jié)點和時間節(jié)點上引起過學生的共鳴、沉思、遐想和質疑?學生的這些反響是源于課程內容的促動,還是起因于得體的教具、教學方法。課后的總結和反思不僅僅是針對上課時教師與學生的行動與互動,更應該索源備課階段的點點滴滴。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課后總結和反思能夠幫助教師提高課堂教學水平!
最后,尊重學生的動物性。
教師要教好一門課,必須尊重學生的動物性??催^好萊塢電影的人都知道,好萊塢電影對待觀眾就像玩小白鼠一樣,每隔幾十秒就電一電他們的淚腺、前列腺或者腎上腺。為什么?——生怕它們睡覺啊。教師不能證明自己是個每上一堂課都在創(chuàng)造歷史的大師,學生對你也就沒有那么期待和尊重。只有認真對待每一堂課,才能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
在講一門課的時候,教師要適當安排討論課,讓學生自己上去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踴躍性。因為老師講課的關鍵,不在于復述課本內容,而在于給學生建立思維邏輯和科學邏輯,給學生創(chuàng)造思考的空間。
教好一門課,需要教師跟緊時代的腳步,與時俱進。互聯(lián)網飛速發(fā)展的今天,教師需要一個有效的教學平臺去適應移動社會時代。
速課網是一個基于移動網絡環(huán)境滿足教師和學生課堂內外即時反饋教學互動的平臺,以幫助老師提高與學生的互動效率,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目的,實現教師與學生之間教學互動、資源推送和反饋評價,為教師群體提供了互聯(lián)網+時代不同的教學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