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是繼“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項目完成后的又一項戰略工程,是引領高職院校創新發展的行動指南,是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舉措。作為首批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楊凌職業技術學院計劃用3年時間,投入3億元,積極承擔實施任務(項目),推動學院創新發展。
圍繞四個一流 建設優質學院
面對高職教育轉型發展和陜西高職“雙一流”建設,楊凌職院提出在“十三五”期間,以“內涵建設,質量提升”為核心,以構建一流的人才培養、一流的專業發展、一流的人才和人事管理、一流的支撐和保障等體系為支柱的發展舉措,推動優質院校建設。
推進人才培養改革,構建一流人才培養體系。堅持回歸教育本位,推進實施“通識課(含行為養成課)+專業課+個性發展課+創新創業課”的人才培養方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成人成才。深化“百縣千企”聯姻工程和集團化辦學,創新協同育人平臺。實施以產業技術進步為驅動的課程和教學改革,推進以學分為導向的因材施教、分類教學改革,施行教考分離、學分制和彈性學制改革。
提升專業核心競爭力,構建一流專業發展體系。按照立足自我、摸清家底、尋找標桿、爭創一流的思路,推進優質院校和骨干專業建設。緊貼產業行業,實施以產業結構調整為驅動的專業設置和改革。校企深度合作,共建專業及課程標準。持續推進專業服務產業能力項目、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和國家、省、院三級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項目。引企入校,共建實訓基地和協同創新中心。
實施人才強校戰略,推進人事制度改革,構建一流人才和人事管理體系。實施高素質(高技能)人才引進計劃、名師引領計劃、教師能力提升計劃、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選拔培養計劃,建設高水平專業教學團隊。投入1000萬元設立人才基金,招聘、引進高素質(高技能)人才。實施崗位管理、全員聘用制度,以及教師分類管理、分類評價和績效考核等制度改革。
強化保障能力,建設一流支撐和保障體系。改革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創新組織建設和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創新以“十大節慶”為主題的學生素質養成教育活動載體。構建融教育文化、職業文化、企業文化和行業文化于一體的新型校園文化。每年投入3000萬元加強實驗實訓條件建設;3年投入4000萬元,推進信息化校園建設。“十三五”末,建成智慧校園、生態文明校園。
未來3年是高職教育落實國家創新發展行動計劃的關鍵時期。學院力爭盤活校內與校外兩種資源,群策群力,轉變觀念,堅持以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為核心,以服務產業發展為使命,以創新創業教育為突破,以全面提升辦學水平為目標,把學院建成國內一流、具有一定國際影響力的優質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