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資源共享課在高職院校的課程改革和質量改革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高職的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又有別于本科的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其主體需要注意的部分為:
一、教學隊伍建設
要逐步形成一支以主講教師負責的、結構合理、人員穩定、教學水平高、教學效果好的教師梯隊,要按一定比例配備輔導教師和實驗教師。要
加強名師隊伍建設,增加“雙師型”教師比例。強化課程負責人制,課程負責人既是課程開發與建設的主要責任人,也是教學與科研的學術組織
者,課程日常事務的管理者以及課程建設質量與教學質量的責任人。在精品資源共享課開發與建設中,要根據課程改革和建設的要求,有目
的、按計劃地加強對教師的培訓,積極鼓勵有較好科研背景、專業背景和較好業績的教師上教學第一線,鼓勵教師積極通過參加科學研究、技
術實踐、管理實踐、社會實踐和教學研究,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
二、課程體系建設
在高職院校“精品資源共享課”開發與建設中,課程體系建設要與區域經濟發展相適應,要與技術進步相適應,要與人的全面發展需求相適應。
新的課程體系既要有本地區、本專業、本課程的特色又要有普遍適應性。
課程內容建設,教學內容的整合重組和精選優化既要注重技術教育,又要注重人文教育;既重視專業教育,又重視綜合能力培養;既充分發揮
課程在課程群中的獨特作用,又注意加強各課程之間的有機聯系,增強其內在邏輯性,在傳授知識、培養能力與提高素質的結合上構建高職人
才培養的課程框架。教材的編寫和選用要緊緊圍繞高職人才培養目標,符合教學計劃和課程教學大綱的要求,通過構建“學習包”等形式,形成
文字教材、電子教材、輔助教材和參考資料相配套的系列教學用書和教學軟件,適應多樣化的教學需要。
三、實踐性教學環節建設
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建設,構建實踐教學體系。要加快實驗項目的改革與更新,努力減少驗證性、演示性實驗,增加綜合性、設計性和研究性
實驗,加大實驗室建設與開放的力度,積極推進多形式、多層次的實驗、實習、實訓體系開發與建設。大力開展仿真實驗、模擬實驗的研究。
四、建立完善的評估指標體系
課程評價是辦學主體依據自身發展和社會的需求,對被評課程的課程改革、師資隊伍建設、實驗室建設、實習基地建設、教學方法教學手段
現代化建設、教材建設、課程管理、教學效果等諸方面的價值判斷。要制定切實可行的評價指標體系,加強對課程的評價與檢查,以評估促進
建設。
評價指標體系要促使課程建設體現高職培養目標的要求,促使課程建設出“精品”,使被評課程建設水平不斷提高,始終保持課程的生機和活
力,與社會發展、就業市場變化保持同步。評價體系要注重下列幾個方面:(1)突出質量意識。教育質量是課程改革與建設的主題,要通過精
品資源共享課建設優化課程資源的配置和使用,使有限的課程資源發揮最大的作用,產生最好的教育效益。在評價體系中要深刻突出高職的崗
位技能與普適性能力并重培養的社會與經濟發展要求。(2)評價體系要反映世界各國特別是發達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和課程發展的特征與趨勢。
要把我國的職業課程的發展放在國際職業教育課程的整體體系中加以審視和評判,使課程既反映我國的職業教育需求特征,又具備國際視野。
(3)處理好教師、學生以及評價指標制定者之間的關系。所制定的指標體系要充分考慮實施后使學生獲得發展,又有利于不同的教育者和受教
育者根據自身的條件實施有特色的教育,獲得有個性的發展。(4)評價指標要具有可操作性。即比較容易地被人們用來指導精品資源共享課建
設實踐,能夠很好地獲得課程實踐的信息反饋,分析課程實踐的效果。
五、建立完善的激勵機制
在高職院校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過程中,建立完善的激勵機制是確保出精品的有力措施。激勵機制的建立著重考慮以下幾個方面:(1)精品資
源共享課的建設要充分體現教師的個人成長。高職院校要制定與精品資源共享課相關聯的教師職業生涯規劃。 (2)精品資源共享課的建設要作
為教師教學質量評價的重要參考。使精品資源共享課的建設融入教師的日常授課中,“天天精品”要成為教師授課的常態。(3)精品資源共享課
的建設要有充足的資金支持。精品資源共享課的建設不僅是集眾智的過程,更是建設優質教材,建設先進的實驗、實習、實訓基地的過程,沒
有充足的資金支持,很難獲得這些物質性的優質教育資源。因此,充足的資金支持是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中“精品”含金量的保證。